疫苗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2016年的山东疫苗事件让整个疫苗行业陷入冰点。为严惩违法犯罪行为,规范行业发展,国家开始加大惩治力度,抓紧完善监管制度,落实疫苗生产、流通、接种等各环节的责任。疫苗企业也在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自查,按要求规范生产。然而两年过去了,疫苗行业重新堆积起来的信任和安全又崩塌了。
7月15日,国家药监局通告称,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生生物”)生产的狂犬病疫苗被发现存在生产记录造假等问题,已被责令停产,收回GMP证书,并召回尚未使用的狂犬病疫苗。7月19日,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长生生物生产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在“效价测定”项不符合规定,应按劣药论处。目前,有关部门已对涉事企业进行相关处罚,并展开立案调查。
针对上述两起事件,社会各界给予了高度关注。另根据最新消息显示,国家药监局将组织对所有疫苗生产企业进行飞行检查,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将严肃查处。疫苗行业也将再次迎来更为严格的整治风暴。
疫苗事件值得医药人去深刻反思
两起事件持续发酵,有人不禁发问,国内疫苗行业为什么屡次发生安全问题?其实,药品安全不仅是疫苗行业的问题,还是整个医药行业的问题。在这两起事件上,有太多东西值得医药人去反思。
人们对国产药的信任要怎么恢复?
近年来,药品安全问题屡有发生,本是治病救人的药,却违反了其本质。药品不同于普通商品,它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信任品”,也就是消费者对这类商品的质量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高度依赖于信任、声誉、口碑。若发生一个造假事件,将会毁掉无数人的信任。 比如此次疫苗事件,不少家长在朋友圈里炸开了锅,纷纷晒出孩子的疫苗接种本。有家长表示:“虽然孩子并未接种涉事疫苗,但谁又能保证打入的疫苗一定没问题?当毒奶粉来了我们可以选择代购,但当‘毒疫苗’来了,我们该怎么办?信任缺位真的是一大问题。”
要想恢复对国产疫苗、国产药的信任,有专家表示,国家需要整合监管体制,加大事后处罚力度。在日本,如果有企业在食药领域造假,将进行严重的惩罚,涉事企业甚至会倾家荡产,并且永远不能进入该行业。但在我国,相关监管力度还有待加强,相关制度也有待整合和完善。
除此之外,医药企业还要将消费者利益放在首位。业内人士曾表示:“生产世界上安全又管用的药,就是要让世界充满良心药。”做良心药、做放心药,以实干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才能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国产药产生信任。
医药行业潜伏的“冰山”问题怎么解?
药品安全是医药行业的一大难题,但限制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的问题还有很多。此次疫苗事件暴露出的“药企屡教不改”、“监管缺失”、“问责机制”等行业问题都需要尽快解决。对于“药企屡教不改”,医药人士刘教授认为,育一片的效果,就必须抓住典型,依法从严处理。
而“监管缺失”、“问责机制”则是医药行业的制度问题。业内指出,要想改善医药行业的营商环境,重要的不是医药企业需要多少道手续,而是如何让医药企业在市场中更加合法地生存以及无法生存。因为一个按法规发展、按要求生产的企业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榜样和利好影响,而一个违法企业,则会破坏行业和市场的正常秩序,带来严重危害。
疫苗事件暴牵扯出来的问题不仅仅是药品质量、安全,更多的还有药企责任、行业监管、问责和处罚机制等,这些也恰恰是医药行业中的潜伏的问题。希望在疫苗事件后,国家和企业都能将这些藏在海底下的“冰山”问题彻底解决。
客观看待疫苗事件 切勿“因噎废食”
尽管疫苗事件让人们失望、愤怒、怀疑,但疫苗的作用还是需要了解,切勿“因噎废食”。根据国家药监局监测数据显示,2008 年以来,国家药品抽检计划共抽检疫苗产品 944 批次,合格率 99.6%,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疫苗非常安全。
笔者了解到,疫苗产生的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接种后的 24~48 小时内,主要包括局部的红肿热痛、发热、过敏等,一般比较轻微。而过敏等比较严重的情况,发生率很低,对大多数人来说,疫苗是安全的。
“一类疫苗所预防的乙肝、麻疹、百日咳,二类疫苗所预防的水痘,这些疾病对于孩子的健康都存在巨大的威胁。”医药人士说,接种疫苗仍然是保护健康有效的手段,仍然应该坚持打疫苗。
虽然此次疫苗事件引发了严重的影响,但我们也应客观看待。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对涉事企业展开调查,疫苗行业也会得到进一步整治。消费者不能因为此次事件而对整个疫苗行业全盘否定;疫苗企业以及更多医药企业要以此为“警钟”,加大自查力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生产,杜绝违法犯罪行为,助推疫苗行业以及整个医药行业健康发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