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胃肠病学领域涌现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2012年胃肠病学十大治疗进展”专题中,Medscape罗列了可能对临床胃肠病学医生影响最大的十篇研究文章(由10到1降序排列),在很大范围内概括了2012年胃肠疾病的治疗进展,希望能为2013年医生的临床实践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治指南

      美国肝脏疾病研究协会(AASLAD)、美国胃肠病学会(ACG)及美国胃肠疾病协会(AGA)联合发布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及治疗指南,其推荐的重点内容包括:体重至少减少3%~5%(理想为10%)对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或可能存在的炎症似乎有益,不推荐使用二甲双胍或熊去氧胆酸。虽然NAFLD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安全的,但对于该类药物是否可以特异性用于治疗本病及其安全性仍需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经肝脏活检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以接受盐酸吡格列酮治疗,但是其长期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仍不明确,且常伴随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

此外,虽然有证据指出高剂量维生素E应用有增加全因死亡率和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但非糖尿病的活检证实的NAFLD患者,服用维生素E一日800    IU对于改善肝脏组织学病变有益。目前采用减重手术治疗NAFLD仍不成熟,所以并不推荐,尤其是存在肝硬化病变的患者更应避免。

九、淋巴结转移不影响Barrett食管治疗方法的的选择

      采用内镜下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合并高度不典型增生和粘膜内癌的Barrett食管的治疗方案虽然有着良好的效果,但是无法治愈已经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为了评估合并重度不典型增生或粘膜内癌的Barrett食管出现淋巴结转移的频率,Dunbar和Spechler对70项相关研究报告进行了系统性综述,结果显示,单纯性合并重度不典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患者与出现淋巴结转移无关;合并粘膜内癌的Barrett食管患者出现意料外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为1%~2%,这一比例与报告的食管切除术治疗死亡率相似(后者通常>    2%)。

八、粪菌移植可有效治疗肠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

2012年胃肠病学十大治疗进展(上)

      粪菌移植在国内外主要用来治疗难治性肠病,包括炎症性肠病合并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严重菌群失调、免疫缺陷性肠病、代谢性疾病及严重肠道过敏性疾病等。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性肠炎是胃肠疾病第九主要死因,除粪菌移植外,常规治疗方法通常无法取得很好的疗效。2012年Brandt等发表在《Am    J    Gastroenterol》上的一项长期随访研究进一步肯定了粪菌移植用于治疗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性肠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七、蛋白酶抑制剂在丙肝患者中的应用   

      目前,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准疗法为皮下注射长效聚乙二醇干扰素α,或与利巴韦林联用,两者联合的疗法可使多数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主要基因型的患者产生持久病毒学应答,但对丙型肝炎病毒基因1型的患者应答率仅为40%,且治疗后复发率高,因耐受性差和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的患者比例也高。丙型肝炎病毒基因1型呈全球分布,占所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70%以上。

      波西普韦和特拉匹韦均为丙型肝炎病毒NS3.4A蛋白酶抑制剂,与聚乙二醇α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用,均可提高基因1型丙型肝炎病毒的持久病毒学应答率。在常规方案的基础上加入蛋白酶抑制剂虽然可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但也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也应引起关注。Kiser和他的同事们对波西普韦与特拉匹韦之间的主要药物相互作用进行了综述,并且对在特殊人群中如何解决这种药物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具体方案。这一特殊人群包括肝移植后出现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以及艾滋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的患者。这篇综述的结论将为临床医生采用三联疗法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及指导。

六、胃镜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中的应用

      美国内科医师协会就GERD患者接受胃镜检查的最佳适应征提出了具体建议,包括:①患有GERD的患者同时出现“警报症状”,如吞咽困难、出血、呕吐、体重减轻及贫血等;②接受质子泵抑制剂一日2次、治疗4~8周仍有持续反流症状的患者;③经2个月足疗程的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后仍有严重糜烂的食管炎,并除外Barrerr食管者;③有食管狭窄的病史并存在反复出现的吞咽困难症状;⑥确诊的Barrerr食管患者(若无吞咽困难,可间断监测,但不能超过3-5年);⑦男性患者,年龄大于等于50岁,有超过5年的慢性反流症状,并且具有下列危险因素:夜间发作的反流症状、食管裂孔疝、体重指数超过正常、腹部脂肪堆积、吸烟;⑧对于女性患者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