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最早的可穿戴设备是哪个国家发明的?美国?以色列?不是!其实是中国。中国几百年前就提出了声音控制的头戴式可穿戴设备,并且在一部名著中留下了记载。没错,孙悟空头上戴的“紧箍咒”应该是最早可穿戴设备的雏形了。领导利用这个可穿戴设备,对他的行为进行表扬和惩罚。

  言归正传,我们把话题回到国产的可穿戴设备上。尽管有众多种类的手环、手表之类的产品,事实上目前最广泛的可穿戴设备是手机。那么,手机市场的现在可能就是可穿戴设备的未来。苹果和三星的利润占据了整个行业的将近110%(其他厂家利润加起来是负数),其余厂商的利润总和其实是负数。苹果的iWatch手表尚未推出,但是,可以想象苹果的极致硬件和强大的系统软件结合起来,会带来众多医疗健康类应用。未来苹果的iWatch和GoogleGlass将会是可穿戴设备的两座大山,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厮杀会血流成河。悲观的说,未来也许90%以上的手环厂家都会倒下,诸多在此领域的硬件创业者会死无葬身之地。

  那么国产厂商如何突破?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试试看。

  “傍大款”:找有资源的合作伙伴。无论你是找中国电信共享资源,或者找医院投资方合作,一定要抱住一条大腿。现在获取客户的成本非常高,有大款就先傍一个,加大成功的概率。例如,纽交所上市公司泰和诚医疗是做肿瘤医院的,拥有国内最大的放射治疗和影像诊断中心网络。泰和诚与几十家医院建立了肿瘤中心的合作,自己也在做肿瘤医院。泰和诚做移动医疗是利用遍布全国的肿瘤诊疗系统,可以更为直接的让旗下医生亲自向病人直接推荐App——以移动互联时代特有的方式。当然,这只是第一步,泰和诚的可穿戴设备也可能会基于其App的用户数积累,在合适的时候推出。泰和诚的股价也因此涨了不少。春雨掌上医生据说也在和血压仪的龙头企业上市公司九安医疗合作。春雨偏软件,主要是App,九安偏硬件,主要是设备。两者结合,互相傍了一个“大款”。很多硬件厂家还在自己做“云”。我建议,你也别自己做了。金山云、百度云很好用,很多都达到了2T的规模——足够存贮一个人一生的所有数据!想想怎么跟这些“云”融合吧,借助这些“大款”的实力。咕咚手环就是傍住了百度云。就连很多中小商业银行的IT系统都选择用阿里的云服务,连财大气粗的银行都懂得和大款合作,更何况苦逼的设备制造商!

国产的可穿戴设备如何突破?三大方法解析

  “寻小蜜”:寻找细分的蜂蜜般甜的市场。如:国内唯一卖的比三星、苹果都贵的手机——云狐手机,单台价格将近6000元,其针对的就是户外驴友人群、警察、船员,在沙漠、雪地、高山等各种恶劣环境都可以正常工作。传统的测量计步器和卡路里消耗的可穿戴设备,甚至简单的测量血压血糖的可穿戴手环,也许会很快进入价格战的红海。企业必须找到自己“小”而“蜜”的市场。比如针对糖尿病病人的手环,针对心脏病病人的监控“项链”。普通人群的市场,虽然看似很大,但是,其实与你无关。细分的市场虽小,但是,会很肥沃,是最可能为你所能掌握的。

  “由软及硬”:对于手环的硬件,你很难打败Jawbone,Jawbone零售价1200,你的手环零售价400。他的成本都比你的售价都高,你怎么跟他玩?工业设计、芯片和材料,你都很难比上他。那么,怎么办?从软件突破!小米手机最早起源就是MIUI操作系统,然后才做的硬件手机。360也是先做安全软件,现在才推出19.9元的360wifi硬件和儿童手环。也许先积累人气和粉丝,然后再做硬件产品是一个好的方式。大家常用的墨迹天气,现在也准备做空气净化器了。在可穿戴领域,也可以借鉴这个思路。比如,国内的手环厂家更了解中国人的心理,像扎堆儿、发微博微信、炫耀之类。所以,很多手环在软件上做的是非常好的,可以炫耀自己每天跑了多少米,形成群组,凝聚人气。刚才看到百生康的手环,售价便宜,且有“约跑”功能,让爱好运动的人一起跑步。我的建议是:尽快找陌陌合作,主推大学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