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桶装芬苯达唑粉

       兽用药驱虫药芬苯达唑(fenbendazole)抗虫谱与阿苯达唑相似,作用略强。芬苯达唑在动物体内代谢成为亚砜(具有活性的奥芬达唑)和砜,主要用于畜禽线虫病和绦虫病。作为一种养殖场常用的兽用药,其规格与普通的药品不同,一般为袋装或桶装,每桶25公斤。默沙东中国就有芬苯达唑的兽药粉出售,其商品名为胖可求。最近,有报道其具有治愈癌症的奇效,本文来做一分析。

       案例:完全清除癌细胞, 3月治愈美国患者

       2016年美国一男子Joe在被诊断出患有小细胞肺癌。尽管他接受了该疾病的相关治疗,到第二年年初时,他的癌细胞已经扩散至胃、颈、胰 腺和骨。当地医生建议他回家姑息治疗,并预判其这种情况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存时间了。Joe在绝望时刻,尝试了一种兽用药驱虫药芬苯达唑。三个月后,当他进行最后一次检查时,医生惊讶的发现Joe身体的任何部位的癌细胞都不存在,都消失了。虽然,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惊喜的事实。但是,其实Joe与此同时也参与了一项治疗癌症的临床试验。虽然在接受药物临床试验的1100名患者中Joe是唯一一名被发现所有癌细胞被清除的患者,但是这也不能排除有一部作用是来自于临床试验的药物。因此,许多临床医生对对这种药物的抗癌疗效和安全性持怀疑态度,因其可能给癌症患者带去虚假的希望,并且可能影响正常的治疗。

       分子结构式

       这种古老的驱虫药,安全性较高

       驱虫药芬苯达唑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药物。芬苯达唑是一种广谱苯并咪唑驱虫药,主要用于治疗动物的胃肠寄生虫,包括常见的绦虫等。芬苯达唑可有效治疗多种动物肠道寄生虫,包括弓形体虫、蛔虫、钩虫和滴虫。在狗身上,它对大多数肠道寄生虫和线虫都有效。在狗身上,它也被用来治疗肺蠕虫,但是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和更大的剂量。同时,芬苯达唑也具有一定的毒性,主要是骨髓抑制相关的毒性。总体来说,在推荐的治疗剂量下,芬苯达唑被认为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驱虫药。作为兽用药,芬苯达唑已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许可,用于治疗和控制食品和非食品动物物种中的寄生虫感染30多年,其安全性已得到很好的证实。

       芬苯达唑是一种浅棕灰色无味,无味结晶粉末,不溶于水,是一种广谱兽用驱虫药,主要用于狗,马,牛和猪等畜牧业动物中。作为一种兽用驱虫药,芬苯达唑在多数物种中的胃肠道的吸收性很差。吸收后,芬苯达唑迅速被肝微粒体代谢。 第一代谢产物是奥芬哒唑,其由磺化氧化产生。奥芬哒唑进一步被氧化成奥芬哒唑砜。

       新发现抗癌活性并不惊奇,苯并咪唑类药物均有

一种普通兽药治愈癌症?传奇的驱虫药芬苯达唑

       就药理作用机制而言,芬苯达唑属于苯并咪唑驱虫剂,其通过直接结合寄生虫微管蛋白单体破坏微管功能起作用,其中β-微管蛋白是主要的苯并咪唑靶标。芬苯达唑在体内主要以其氧化的奥芬哒唑形式存在,可抑制寄生虫的微管蛋白聚合成微管,干扰线虫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特性,例如细胞骨架形成和营养物质的运输。另外,芬苯达唑还会干扰蠕虫的能量代谢和细胞稳态。同时抑制和减少葡萄糖的摄取,并且对线粒体反应产生干扰,导致三磷酸腺苷的可用性降低。因此苯并咪唑对各种寄生虫卵具有杀卵作用。这种效应被认为是由于已经在卵发育的非常早期阶段抑制微管形成,这对于蛔虫来说是子宫内的。并且,已有的研究显示,基于多种药理机制,苯并咪唑类药物由乳腺癌蛋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例如,阿苯达唑在已有的研究中已经显示出明确的抗肿瘤活性。

       芬苯达唑没有开发成抗癌药,有其内在原因

       阿苯达唑,芬苯达唑及其亚砜衍生物是具有广谱驱虫活性的甲基氨基甲酸酯苯并咪唑类药物均显示出了一定的体外出抗肿瘤活性,这可能与其抗寄生虫的微管抑制作用有关。但是,由于芬苯达唑及其亚砜代谢物很难从胃肠道吸收,其很难被开发成用于治疗人体全身性肿瘤的药物。相反,对于肠腔寄生虫的治疗,这种低吸收率反而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因为药物不吸收,就在肠道中留存时间长,浓度高,更容易杀死寄生虫,同时几乎没有全身吸收的毒性风险。然而,如果将其直接应用于癌症治疗,尤其是全身的身体其他部位的治疗,需要大幅提高用药剂量,其难度较大,并且存在风险。

       小结

       综上所述,新近发现芬苯达唑清除癌细胞可能有其独特的机制,目前还需要科学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另外,对芬苯达唑的低生物利用度的机制分析,可能在将来通过设计药剂新策略和改变该药代动力学性质等方法,以此增强其全身治疗中的治疗功效,并为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 Duan Q, et 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2012, 51(2): 224-230.

       [2] Merino G, et al. Drug metabolism and disposition, 2005, 33(5): 614-618.

       [3] Marriner SE,Bogan J. American journal of veterinary research, 1981, 42(7): 1146-1148.

点击下图,观众预登记成功送20元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