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免疫学科在中国来说算是比较新型的学科,和欧美相比,我们晚发展了30年到50年。目前,初步估算中国有2亿多风湿免疫性疾病人群,这一疾病的可怕之处是在于会致残,所以这一疾病也叫致残性治病。

       这一疾病的另一特点是患者终身用药。所以,从这两方面看,这一疾病比较凶猛,之前我们对它的认识太少。目前很多患者、老百姓还没有重视。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影响全身免疫性疾病。

       药物市场空间来看,有关统计称,国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市场是480亿元。从基础用药逐渐与国际接轨的角度看,未来市场空间显然会很大。

       比欧美国家晚了近50年

       作为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医生,风湿免疫科在中国是一个比较新兴的学科,专业包含的病人在中国有2亿多人,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只是其中两种病,但是我们这个专业容易被大家忽略。

       从学科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的风湿免疫专业应该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华医学会风湿免疫分会是上世纪80年代成立,和国外比我们至少相差了半个多世纪。

       风湿性疾病本身叫致残性治病,早诊断早治疗可以避免患者走到残疾那一步。

       该病的特点是,患病后,要终生吃药,即使不是终生,至少长期用药。第二,患者不能上班还要有人来照顾,所有这些都是隐性的。WHO曾经在2010年设立世界关节炎日,现在全球都在加大对这一疾病的研究以及治疗。

风湿免疫疾病“缺医少药”仍需改善

       中国的发病率和国际上的发病率接近,初步估算在中国2亿多风湿免疫性疾病人群中,仅类风湿有500多万患者,强直性脊柱炎有500多万患者,痛风有1600万患者,骨关节炎可能有1500多万甚至更多患者。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人群平均45岁,男女比例1:4;基于现在数据,强直性脊柱炎平均的发病年龄为25.9岁,普遍是25岁左右青壮男性。男女患病比例是1:9的比例。

       由此可以看出,45岁的女性容易出现类风湿关节炎,25岁左右的男性容易出现强直性脊柱炎。尤其是有脊椎关节病的家族史人群更易患病,具体如银屑病、葡萄膜炎等有这些家族史疾病的易患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也是这样的患病原理。

       2012年,美国提出患者出现症状六个月内诊断,欧洲提出三个月内诊断,甚至欧洲有非常积极的学者们提出一个月内要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

       中国现在的数据显示,从发现到诊断大概延迟到两年左右,就是说,数据显示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平均时间是两年。

       为什么不能早期诊断,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患者对这一疾病的知晓率太低;第二,这一学科发展不健全,没有大夫看病。社会关注不够也是一个原因。

       早诊断早治疗,对于任何患者都是一种福音。但有大量的病人却没有第一线的风湿科大夫,去哪里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