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有肿瘤患者以《我不是药神》为由问笔者:既然中国和印度一样也能生产仿制的抗癌药,而且明明也进了医保,为何患者在医院却很难买到?笔者从药占比的角度剖析下国内仿制的抗癌药所面临的尴尬现状:没到患者手中就倒在医院门口。

       药占比就是患者看病的过程中药费占总治疗费用的比例,其目的是降低目前虚高的药品价格,降低老百姓的医疗负担。按照国务院发布的医改指导意见,公立医院的药占比必须下降到30%以下。为了确保30%药占比考核达标,医生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少开药,降低药品收入比例;二是增加检查、治疗、手术、护理等收入比例,提高医疗总收入。

       问题是,由于进口原研药不在药占比的规定范围内,而国产抗癌药在药占比的规定范围内,为了降低药占比指标,即便国产抗癌药要比进口原研药便宜,一些医生也不得不减少国产抗癌药的处方量。当然,也有些国产抗癌药通过国家谈判进行医保,并和进口原研药一样享受同等的不纳入药占比的待遇。截至7月4日,全国已有天津、海南、宁夏等20多个省明确要求国家谈判药品不纳入药占比或单独核算要求。

“我不是药神” --中国也有难达患者手中的国产抗癌药

       如何让更多的国产抗癌药真正畅通无阻地到达患者手中?2018年4月发布的《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中明确表示“将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的仿制药,纳入与原研药可相互替代药品目录,在说明书、标签中予以标注”,“对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的药品,不得按商品名或生产厂家进行限定,确保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同等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可以说,国家政策已经为仿制药的临床普及指明了方向,但从国家政策到地方落实,再到医院执行,药占比依旧是难以逾越的“拦路虎”。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考虑降低药占比与临床肿瘤治疗的现实矛盾,积极调整政策、完善考核形式,让更多的肿瘤患者真正享受到国产抗癌药降价进医保的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