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然—医学》在线发表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成果,研究通过国际领先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完整刻画了与非小细胞肺癌相关的T淋巴细胞图谱,揭示了肺癌T细胞的亚群分类、组织分布特征、肿瘤内群体异质性及药物靶基因表达情况,鉴定了跨组织分布的T细胞类群及亚群间潜在的状态转换关系,为肺腺癌提供了新的临床标志物。

       据悉,该研究由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BIOPIC中心、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张泽民研究组联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胸外科闫天生研究组完成。

       我国肺癌的发病率位居各癌种首位,其中85%的肺癌属于非小细胞肺癌。T细胞是参与杀伤肿瘤细胞的关键群体。张泽民介绍,T细胞受体(TCR)负责识别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呈递的抗原,直接决定了T细胞的识别对象,其序列是T细胞的“身份证”。研究揭示了不同T细胞亚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克隆增生,鉴定了跨组织分布的T细胞类群,这些具有潜在迁移性质的效应T细胞暗示了肺癌患者的免疫治疗响应效果。

单细胞水平肺癌T细胞免疫图谱绘就

       肿瘤存在多种免疫逃逸机制,使得浸润到肿瘤组织内部的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与T细胞相关的免疫抑制主要涉及T细胞耗竭。肿瘤微环境中的杀伤性CD8+T细胞由于长期接受抗原刺激,会出现“耗竭”状态。研究揭示了肺癌的浸润CD8+T细胞群体还包含两群与耗竭细胞可能存在状态转换关系的“耗竭前”细胞,发现“耗竭前”细胞相对于耗竭细胞的比例与肺腺癌病人的预后相关。

       研究描绘了已知的免疫治疗靶点基因在不同T细胞亚群中的表达分布,揭示了不同的免疫治疗药物可能靶向的细胞类群,为下一步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