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辉瑞、诺华…众多跨国外资药企巨头近期陆续公布了2019年1季度业绩表现情况,“中国市场”成为各家跨国外资药企解释业绩增长中绕不开的核心关键词。各家跨国外资药企在中国的市场表现极其亮眼,这些企业在中国市场取得其他市场难以比拟的超高业绩增速。

       Wolfe Pharma分析师Tim Anderson的报告显示,包括阿斯利康,礼来,辉瑞,罗氏,赛诺菲,默沙东和葛兰素史克在内的跨国外资药企2019年第一季度在新兴市场的平均增长率为13.3%。而聚焦到中国市场这一数字则猛增到了29%,对比而言,美国市场2019年第一季度的销售增速仅实现了8.2%。

       中金公司的相关分析认为,众多跨国外资药企在华第一季度之所以能实现销售收入超高速增长,从具体产品类别看,抗肿瘤药物是核心增长动力。以罗氏、辉瑞、拜耳和默沙东为例,跨国外资药企 2019年第一季度抗肿瘤药物整体保持较高增速。尽管 Herceptin与 Rituxan 两款药物 2019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均下降 6%,但仍是罗氏核心产品之一;同时,其他几款高增速的药物也多是抗肿瘤类药品。

       此外,由于 2018 年及 2019年第一季度有多项适应症陆续获批,默沙东的 Keytruda 在较高基数上依然能保持高速增长,贡献公司主要增长动力。也因此中金公司认为,随着新药研发创新能力日益成为药企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抗肿瘤类药物将成为药企未来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单看业绩增长的数字,能够清楚的感受到,跨国外资药企在2019年第一季度都实现了超高速的增长,但业绩的增长只是结果,而不断落地的创新产品才是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在近期,罗氏、诺华等众多外资药企都公布了接下来上市新药的研发计划,与此同时,也有重磅的产品在近期过批,可以预计在接下来的季度和年度,跨国外资药企在中国的销售将迎来更多的机会。

       罗氏1季度在华劲增63%

       罗氏在2019年1季报数据显示,罗氏2019年1季度在华销售额同比增长63%,但具体的销售额数字并未公布。实际上,在2018年罗氏在中国的业绩增长势头就已经非常强劲。

       2017年经过国家药价谈判,罗氏旗下四款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厄洛替尼降价50%-70%,列入国家医保目录,两个月后各地医保报销迅速落地。而据E药经理人知悉,罗氏中国2018年的销量猛增达75%,销售额则增长了28%。

       而罗氏2019年1季度在华的销售增长迅猛,与其自其抗肿瘤新药、生物药的上市销售不无关系。2018年罗氏在华获批上市了乳腺癌帕捷特、安圣莎、舒友立乐与风湿免疫药物雅美罗,而罗氏方面也正在争取将4款药物纳入2019年调整的最新版国家医保目录中,如果能够借助国家医保,药品之后的销售增长势头应该会更加强劲。

       除此之外,在强劲业绩增长的助力之下,罗氏也在加紧在华的新药上市布局。此前,据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虹介绍,至2026年,罗氏计划将在华上市40款新药或新适应证,包括多款在华原研的乙肝药物和PD-L1药物Tencentriq等。未来在新药和新适应症的支撑下,罗氏在华的增长应该会更加强劲。

       HPV疫苗和K药助默沙东劲增58%

       默沙东无疑是2019年第一季度增长的又一“翘楚”。2019年1季度披露的信息显示,其药品销售2019年1季度在中国区的增长达到了58%,而剔除汇率影响之后,其药品销售的增长更是达到了67%。

       默沙东在2019年首个季度实现如此多的业务增长,主要得益于其HPV 疫苗Gardasil和明星药物Keytruda的驱动。事实上, 默沙东4价HPV疫苗和9价HPV疫苗自上市后销售势头和增长潜力一直十分强劲,这能从其代理商智飞生物公布信息中窥见一斑。2018年智飞生物年报数据显示,默沙东2018年4价HPV疫苗全年批签发量为380万支,同比增长991.98%,而9价HPV疫苗2018年刚上市便完成了121万支的全年批签发量。在如此强劲的销售势头下,默沙东在2018年末与代理商智飞生物追加签订了2年半的购销补充协议。

       2018年11月5日,智飞生物与默沙东公司就4价、9价HPV疫苗约定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共计约180.02亿元的产品基础采购金额。在此补充协议的支持之下,默沙东4价、9价HPV疫苗在2019年接下来的季度和年度的销售势头应该能继续保持。

       而K药,是默沙东一季度劲增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据业内媒体从K药和O药代理商上海医药获取的数据,K药在2018年上市的短短几个月便实现了5亿多元的销售额,力压O药4.5亿元左右的销售额,而K药2019年一季度在中国具体的销售数据虽然没有公布,但相信势头一定不弱。

       虽然K药销售增长势头强劲,但市场中对于K药在中国PD-1市场能否保持领先地位仍然存在担忧,因为本土企业信达、君实PD-1产品的定价相比K药有很高的折扣,且中国肺癌患者的突变率很高,更适合一些靶向疗法。

       在4月份举行的盈利电话会中,默沙东首席商务官Frank Clyburn对此回应称,K药的“临床试验数据壁垒”和在肺癌领域治疗的先发优势,能够帮助K药在中国继续保持销售优势。

       诺华重磅药品进入中国

       诺华2019年1季报显示,其新兴市场收入达22亿美元,忽略汇率因素,同比增长12%。季报特别强调,新兴市场如此强劲的增长主要由中国两位数的增长率所带动,但诺华没有详细列举在中国高增长的品种。

       在“4+7”带量采购等政策影响下,诺华旗下的格列卫等药选择了降价,而在此背景下,诺华从整体战略上也不断在向新药领域倾斜。值得注意的是,自2019年开年以来,诺华正在加速在华上市新药的速度。诺华制药全球CEO韩保罗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来5年(到2024年),诺华制药预计有32个新药或新适应症在中国推出。

       而在2019年,已经有重磅产品登陆中国。2019年1季度诺华制药财报传递出的一个关键信息是,银屑病产品可善挺在2019年实现7.91亿美元的销售额为7.91亿美元,同比增长41%,已经超越心衰产品诺欣妥成为诺华制药全球第一重磅的产品。而诺欣妥已经于2017年获批上市,可善挺则在近期获批进入市场。

一季度MNC在华销售增29%!辉瑞、诺华……谁有最强增长引擎?

       在全球第一重磅产品可善挺的加持下,诺华中国在2019年接下来季度的业绩增长无疑更加具有看点。

       阿斯利康28%增长意义非凡

       除去上述企业,阿斯利康也在2019年1季度报中披露了其在华的销售增长情况,数字同样喜人。2019年季报数据显示,忽略汇率因素,阿斯利康中国区销售增长28%至12.42亿美元(约84亿人民币)。其中抗肿瘤药增长51%至2.84亿美元(约19亿人民币),呼吸科药增长31%至4亿美元(约27亿人民币)。

       相关分析师认为,阿斯利康28%的增长意义非凡,因为阿斯利康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已经占到其全球总收入的23%,这比其他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要高出数倍。而分析师认为,阿斯利康之所以实现如此强劲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第三代EGFR抑制剂Tagrisso被列入了中国国家医保目录。

       虽然阿斯利康2019年1季度在中国的业绩增长势头仍然强劲,但也面临业绩放缓的威胁。2018年未首批“4+7”带量采购品种落地,相关中标品种都以大幅降价换取了试点11个城市的市场份额,阿斯利康虽然成为唯二中标的两家外资药企,但中标的代价也不可谓不惨重,其中标品种吉非替尼降价了80%。

       尽管“4+7”带量采购3月份才开始落地,吉非替尼品种降价影响还没有体现在数字上,但仿制药竞争和降价带来的业绩压力已经在阿斯利康其他品种中有所显现。受瑞舒伐他汀异常凶猛的降价影响,阿斯利康瑞舒伐他汀在中国2019年1季度的收入下降了6%。

       也因此,阿斯利康首席执行官Pascal Soriot认为,中国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对药品价格进行控制,比如正在推行的“4 + 7”带量采购很大程度地降低了中国市场的仿制药价格,而阿斯利康在中国地区的业绩增长将会放缓。

       在此大背景下,阿斯利康也在加速向创新药领域进行业务倾斜。2018年,阿斯利康“全球新”肾性贫血新药罗沙司他,在中国率先上市销售。2019年,首个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在2018年获批用于卵巢癌治疗治疗后也将要获批用于乳腺癌治疗,而PD-L1靶向药Imfinzi正在接受审评审批。

       而事实上,阿斯利康也确实在加速在华上市新药。阿斯利康全球研发高级副总裁、中国新药研发部总裁陈之键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阿斯利康中国新药研发部的愿景是在2025年以前上市13到14个新药。

       “4+7”下外资原研药企承压

       除去上述的企业之外,也有更多外资药企披露了2019年1季度在华销售增长情况。赛诺菲一季度在华销售额达7.98亿欧元,同比增长22.3%。抗肿瘤药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奥沙利铂、多西他赛;处方药氯吡格雷、厄贝沙坦;疫苗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在中国增长强劲。

       而根据拜耳2019年一季报的电话会议纪要,该公司在中国医药收入达7.76亿欧元,同比增长24%,并且希望2022年全年收入突破30亿欧元。诺和诺德中国区一季度收入33.75亿丹麦克朗,忽略汇率因素同比增长9%,主要来自三代胰岛素和GLP-1的增长。

       辉瑞虽然没有具体披露中国区的销售额,但也提到其成熟药部门Upjohn的25%增长主要由中国驱动,而该部门实现的销售额达到了11.52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天(5月30日),辉瑞将负责普药业务的辉瑞普强落户在了上海。

       而对已经披露业绩的MNC业绩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实现高速增长的外资药企很多依靠新药业务实现增长。以在中国第一季度实现58%增速的默沙东为例,默沙东首席商务官Clyburn表示,默沙东在中国的业务核心已转向更多的创新产品,这些产品目前占到中国业务的60%~70%。Clyburn同时认为,这种收入构成能够让默沙东很好地抵御一些过期原研产品在中国面临的降价压力。

       虽然默沙东已经做好了准备应对原研药降价的压力,但并不是每一家在华外资药企都做好了准备。几乎所有在华外资企业都看到了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存在的巨大机遇,但已经有至少4家认为中国市场未来几个季度的增长并不乐观。

       以辉瑞为例,Wolfe Pharma分析师Tim Anderson分析认为,辉瑞过去4个季度在中国享受了稳定的20%以上增长,但是头牌药物立普妥在接下来不得不面对“4 + 7”的挑战。而对于赛诺菲而言,其心血管药物氯吡格雷和厄贝沙坦在2019年第1季度在中国分别增长9.1%和22%,但这一增长可能难以延续。赛诺菲首席执行官Olivier Brandicourt在4月份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2019年在中国市场预计无法继续维持高速增长。

       在此背景下,外资药企也做了各种准备应对。赛诺菲从几年前便开始布局乡镇基层市场,试图为过期原研药产品找到新的市场。而辉瑞立普妥产品在落标之后,也迅速扩张销售队伍规模,深入布局民营医院和乡镇市场。

       由可以看出,中国市场对于创新药而言,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的机会,而对于产品结构比较老化的外资药企而言,则意味着降价、市场收缩等风险和压力。

点击下图,观众预登记成功送20元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