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的HR老大们可能会越来越头痛,因为他们的同事甚至老板最近都有些不安稳。
今年5月3日,百济神州宣布原辉瑞中国经理、辉瑞核心医疗大中华区总裁吴晓滨加盟,任百济神州中国区总经理兼公司总裁,这成为了震动行业的大新闻。
跨国药企高管跳槽的趋势仍将延续。健康点获悉,阿斯利康副总裁、肿瘤业务部门负责人梁怡近期或也将去职。
阿斯利康中国的官网上,梁怡的名字依然在列,但在公司内部,无论是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还是梁怡自己,都不再讳言离职消息。据健康点了解,梁怡的的下一站会是一家本土创新药企。
△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 肿瘤业务部门负责人梁怡
“我未来非常看好内资企业。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不可能没有一个500强药企。中国现在的跨国药企,很多都是欧美的职业经理人在管我们,这种情况一定会发生变化的。我个人判断,未来五年,是内资企业非常好的发展机会。”梁怡说道。
王磊也笑言,自从吴晓滨履新百济神州后,“来找我的猎头都多了很多。”
在近日举办的2018百济神州肿瘤论坛上,吴晓滨直言,“现在中国的生物制药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候。过去中国没有创新药,这几年不但有创新药物,而且发展速度非常快。”
吴晓滨表示,不少中国人在外资药企经历了职业经理人的培训,他们中会有相当多的人在未来流向本土药企。“我认为外企学到的知识、取得的经验,能够给我们国家的制药企业提供助力,而且我相信不光是我,可能很多同仁也会做出类似的选择,帮助国内制药企业做大做强,走向世界。”
据媒体统计,2018年4月份共有16家内外资药企发布高管离职的人事通告,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从外资药企流向本土创新药企。
医药作家刘谦总结了这部分来自外企的中国人的特点:大多数都有海外留学、工作和轮转经验,几乎全部都负责过销售市场业务,有很耀眼的业绩。在中国有五到十年成功的市场、销售经验,领导过大产品和大团队,甚至同时在政府事务、市场准入或者人事领域有一定经验。
吴晓滨表示,“我相信未来5~10年,几款让全世界人民受惠的‘大药’将会出自中国。让全世界患者用到中国公司发明、中国制造的药,这是以后中国创新药、生物制药一定会实现的愿景。”
吴晓滨口中的这些“大药”,可能相当多数量会集中在肿瘤领域。长久以来,抗癌药的市场空间都是巨大的。IMS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肿瘤用药销售规模突破900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同年,国内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也达到了1024亿元人民币。
梁怡所负责的正是阿斯利康中国的肿瘤部门。近日,阿斯利康发布季报,财报显示Q1期间,按恒定汇率计算,阿斯利康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21%至10.25亿美元,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其中增长的驱动力来自于去年刚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几款产品以及2017年刚在中国上市的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泰瑞沙)。
5月27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国肿瘤领域商业创新峰会上,王磊公布了阿斯利康肿瘤业务领域的目标:2019年完成10亿美元销售额,2025年达到30亿美元。王磊同时放话:到10亿美元以后,肿瘤业务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BU,要成立独立公司。
国内的创新药企何尝不觊觎这样庞大的市场?过去本土创新药企挖的是研发人员,随着研发管线的扩大和深入,相当多的产品未来都将面临着商业化,业务拓展模式、市场投资力度、市场准入和医保谈判策略等,都需要有相关管理经验的人,而这些人才,最大的来源就是跨国药企的中国高管们。
比如吴晓滨加盟百济神州,在外界看来就是百济神州商业化的重要引援。尤其在2017年百济神州与新基达成协议后将接手后者在中国的运营,并负责新基公司在中国获批产品的商业化的背景下。
吴晓滨在采访中提及了新基的抗肿瘤药物来那度胺。这款药去年全球销售额达到81.87亿美元。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销售额最高的肿瘤药。“瑞复美(来那度胺商品名)在抗肿瘤领域里是世界上应用最广的药物,但在中国现在基本还没有普及,市场潜力巨大,怎么样让更多的临床医生了解这个药物,任重道远。”
吴晓滨对健康点表示,“百济神州的商业化刚刚开始,未来还会动用很多力量来做得更好。”作为跨国药企中国区的第一位本土掌门人,无论是商业化路径还是人脉资源,吴晓滨都不缺。
今年5月1日起,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关税降至零,使我国实际进口的全部抗癌药实现零关税。
本土创新药企面对这样多少有些“利空”的政策时,也越来越淡定。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中国临床开发负责人汪来告诉健康点:“新的政策,从短期来看中国一些药企或许会受到一点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样的政策下会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这对大家都有好处。”汪来同时提及,百济神州的BTK抑制剂BGB-3111,目前正在全球开展和强生首个获批上市的BTK抑制剂伊布替尼的三期头对头试验。这样的头对头试验,过去并不多见。
“制药企业最关键的是让中国老百姓用上好药。无论从跨国药企还是国内药企的角度来看,我们非常欢迎良性的竞争,同时我们也相信中国企业有能力做出比跨国药企更好的药。”汪来说。
不仅药企高管,临床一线的医生也对此持乐观态度。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李进告诉健康点,“我对中国临床新药研究充满希望,在政策支持之下,我相信中国未来可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在将来有一些领域也许会走到世界最前列,这也是我们医生希望能够看到的。”
刘谦则直言:“跨国药企的跳槽名单肯定还会加长,因为大量本土创新药都到了准备上市的阶段。”
点击下图,即刻登记观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