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本土规模偏大的药企,还是这几年兴起的初创型研发企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都在联合海外药企,从拿中国开发权利开始,逐步扩大到亚太地区开发权益、全球范围的开发权益,以实现自家产品全球生产和商业化的目标。
当然,要拿下项目,最开始便是要寻找项目。而挑选海外项目的过程,就像是用漏斗筛选出想要的成分。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专利环节考量、商务和将来市场考量、能否与公司其他项目联动的考量、临床试验方面是否好入组等。
目前来看,本土药企海外淘到的项目,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中国大型药企出海,收购跨国企业成熟产品的全球权益,这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合作模式之一。近期备受行业关注的绿叶制药收购阿斯利康旗下思瑞康系列就是这种模式。
中枢神经、肿瘤、心血管、消化与代谢是绿叶制药长期聚焦的四大核心治疗领域。围绕这些治疗领域,绿叶制药进行了一系列系统性和可持续性的长远规划。
结合此前Acino透皮制剂和植入体业务的收购,以及公司自主研发的多个新药,绿叶制药已在中枢神经领域构造出丰富的产品线与治疗方案组合。
通过收购Acino透皮制剂和植入体业务,绿叶制药奠定了自己在发达国家的开发能力。“我们见证了发达国家整个药物研发、生产和销售体系的发展。这两年,我们花了一定的时间去整理自己的业务,便觉得是时候去开拓了。”姜华提到了公司找项目的想法。
此外,绿叶制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双向情感障碍的注射用利培酮缓释微球即将在中美两国进入NDA(新药上市许可申请)阶段,治疗帕金森病的罗替戈汀缓释微球和治疗抑郁症的安舒法辛缓释片已进入Ⅲ期临床,治疗轻度至中度老年痴呆症的卡巴拉汀多日透皮贴剂等新药项目也正在进行中。
因此,对于项目的评估,姜华考量的不只是标的产品本身的业绩和未来增长潜力,还要兼顾其与自身核心产品线的协同发展,以及为后续即将上市的在研药物在全球各大市场的商业运营和渠道建设铺路。
恰巧的是,由于自身战略的调整,阿斯利康正准备给旗下的思瑞康产品系列找“婆家”。“这个伙伴最好能够形成互补。”根据阿斯利康的战略调整,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发并非公司的核心。
“跨国药企将产品打包卖给其他公司,是出于自己战略转型,根据自身公司的发展需求,对产品线做调整。跨国公司基本上每三四年都会有个战略调整。”原强生创新商务合作全球副总裁、礼来亚洲基金风险合伙人张志民解释道。
思瑞康系列产品是具有抗抑郁特性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此外,思瑞康缓释片还在部分地区获批用于治疗抑郁症及广泛性焦虑症。在中国,2017年抗精神病类药物的市场增长率达到10%,思瑞康系列产品增长达到17%。姜华认为,这个等于是引领了整个精神类药物的增长。“这对公司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市场增量。”
于是,确认过彼此,对阿斯利康的思瑞康系列而言,绿叶制药是合适的下家。但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模式并非所有药企都能够做到,目前国内能这样做的企业寥寥无几,中间要走多少弯路,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来积累经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