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今天我们介绍的依然是阿司匹林。
作为世界上最常用,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药,1897年,阿司匹林由德国拜耳公司原创合成,两年后上市。起初,它被用作止痛消炎药,直到20世纪中期,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效应才被发现。1980年和1985年,FDA分别批准卒中和心肌梗死后应用阿司匹林。随后人们发现阿司匹林在癌症预防、感染病、神经性疾病、女性不孕症和习惯性流产等诸多方面均有疗效,再加上其价格低廉,在中国,阿司匹林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神药"。
"神药"地位受威胁?
3 月 18 日,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与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发布了2019版的《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神药"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中的使用,新版指南重新做了推荐。指南指出,阿司匹林虽然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栓形成,但也增加了出血(尤其是胃肠道)的风险。因此,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推荐等级被下调到了"可考虑应用"(IIb级推荐)。
随后,类似标题"阿司匹林走下神坛"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快速扩散,面对突然从神坛跌落的"明星药物",公众有些错愕。
与此同时,来自中国台湾学者的研究成果为阿司匹林迅速扳回一城,重新巩固了阿司匹林的王者地位。研究者通过对中国人群15年的随访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使乙肝患者的肝癌发生风险降低29%,这一研究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JAMA·内科医学》上。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相关流行病学统计显示肝癌在我国死亡率位居第二,而乙型肝炎病毒(HBV)是HCC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虽然现有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与HCC风险降低有关,但并不能消除这种风险,而且大多数HBV携带者没有NA治疗适用证,因此医学界普遍认为需要探索可有效降低HCC风险的新方法。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199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中国台湾健康保险研究数据库的数据分析了204,50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在排除其他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患者后,共确定了10615例单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每天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多达90天或以上的患者共有2123例,被分到治疗组;其余8492例从未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被分到未治疗组,随访直至研究对象肝癌确诊、死亡或研究结束。
患者筛选流程图
结果显示,治疗组VS未治疗组:
5年内HCC累积发病率:5.20%(95%CI:4.11%~6.29%)VS 7.78%(95%CI:7.15%~8.60%),治疗组显著低于未治疗组,即阿司匹林显著降低了乙肝患者的肝癌发病率(结果如下图所示)。
治疗组患者的HCC累积发生率低于未治疗组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阿司匹林治疗与HCC风险降低独立相关(HR:0.71,95%CI:0.58~0.86,P<0.001),敏感性亚组分析也验证了这种相关性(所有HR均<1.0),可知阿司匹林治疗依然是影响肝癌发生的独立因素。每日服用阿司匹林90天及以上与肝癌发生风险降低29%有关。
治疗组与未治疗组HCC发生风险比
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兼具抗炎抗风湿等功效。阿司匹林临床使用范围广 , 其功效及联合用药还在进一步挖掘中,此研究结果进一步巩固了阿司匹林在癌症预防领域的王者地位。
由于目前关于阿司匹林在预防及治疗肝癌中的使用剂量、频率等仍未完全定论,且大多数肝癌患者存在门静脉高压风险,导致阿司匹林在临床上的使用仍是一个难题,也是我们需要逐步探索的一个问题,总体而言,阿司匹林在肝癌方面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本研究的结果可能有助于肝病学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特别是那些未被指示用于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
参考来源:
1. Arnett D K, Blumenthal R S, Albert M A, et al. 2019 ACC/AHA Guideline o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9: 26029.DOI: 10.1016/j.jacc.2019.03.010;
2. Lee TY, Hsu YC, Tseng HC, et al. Association of Daily Aspirin Therapy With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JAMA Intern Med. 2019 Mar 18.
点击下图,预登记观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